榮興客家採茶劇團
  • 首頁
  • 團隊介紹
    • 演員介紹
    • 樂師介紹
    • 海外演出紀錄
    • 年度大型製作
    • 得獎紀錄 >
      • 傳藝金曲獎專區
  • 演出訊息
  • 影音專區
    • 宣傳影片
    • 年度大戲
    • 客家電視台-客家戲曲 >
      • 2022【客家戲曲】
      • 2021【客家戲曲】
      • 2020【客家戲曲】
      • 2019 【客家戲曲】
      • 2018【客家戲曲】
      • 2017 【客家戲曲】
  • 觀眾合影照片區
  • 影音出版品

演員

江彥瑮 蘇國慶 陳芝后 陳思朋
Picture

江彥瑮(特邀)


​民國七十七年入復興劇校京劇科,工青衣花旦,八十五年參與榮興客家採茶劇團第一期「客家戲曲表演人才培訓」藝生。同年保送至文化大學戲劇系中國戲劇組就讀,九十一年至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研究所進修,取得碩士學位。師從白明鶯、王鳳雲、郭錦華、鄭榮興、邱火榮、潘玉嬌、李秀華、盧美珠等。其扮相俊秀,嗓音甜美,戲路寬廣,表演準確,能著眼於細微之處並自成一格,極具舞台感染力。近年更學習臺灣有「吃肉吃三層,看戲看亂彈」美稱之亂彈戲曲,以期擴張藝術表演道路。現為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客家戲學系專任教師、榮興客家採茶劇團「客家戲曲表演人才培訓」特約教師,為客家戲曲界頗負盛名的優秀演員之一,能演能編能導之優秀才。曾入圍「第25屆傳藝金曲獎」最佳表演新秀獎及「第27屆傳藝金曲獎」年度最佳演員獎。
Picture

蘇國慶


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客家戲學系學士,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碩士。2017年以《六國封相-蘇秦》蘇秦(小生)一角入圍文化部第28屆傳藝金曲獎最佳個人表演新秀獎。2020年以《地獄變》吳道子(老生)角色榮獲第31屆傳藝金曲獎最佳個人表演新秀獎。現為文化部文化資產局「重要傳統表演藝術--亂彈戲(潘玉嬌藝師)」結業藝生。主演亂彈戲《黃鶴樓》、《鬧西河》、《斬影》等。也多次參與國家戲劇院演出及客家電視的戲曲錄製,並參與劇本修編。主演劇目有《潛園風月》、《六國封相-蘇秦》、《膨風美人》、《駝背漢與花姑娘》、《戲夢情緣》、《地獄變》、《一夜新娘一世妻》、《天上˙人間˙桃花源》等;錄製的客家電視臺劇目包括《鯉魚仙子》、《破窯記》、《孫臏下山》、《金蘭之契》…等。

Picture

陳芝后(特邀)


十歲進入復興劇校就讀京劇科,主修花旦、刀馬旦,民國91年加入榮興客家採茶劇團。臺灣戲曲專科學校畢業後,進入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戲劇學系主修旦角,後於佛光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班畢業。其扮相端莊秀麗,嗓音柔潤甜美,表演真摯準確,做工大方細膩,主演《丹青魂》、《羅芳伯》、《大宰門》、《楊家心臼》、《金孫緣》、《三山國王傳奇》、《背叛》、《潛園風月》、《婆媳風雲》、《駝背漢與花姑娘》等,都受到觀眾的肯定與喜愛,曾以《背叛》的亦襄角色入圍「第26屆傳藝金曲獎」最佳表演新秀獎。2018年以《駝背漢與花姑娘》的花妹角色入圍「第29屆傳藝金曲獎」年度最佳演員獎。
現為臺灣戲曲學院客家戲學系專任教師、及劇團 「客家戲曲表演人才培訓」之特約教師。
​​
圖片

陳思朋(特邀)


十歲進入復興劇校就讀京劇科,主修丑行,27期畢業,15歲跟隨榮興劇團學習客家戲,「客家戲曲表演人才培訓」第一期結業藝生,文化大學中國戲劇學系畢業,基本功底深厚,嗓音高亢,表演拿捏精準,唱腔念白活潑逗趣。1993年加入榮興客家採茶劇團,師承:曾先枝、張有財、黃鳳珍。代表作品《地獄變》、《駝背漢與花姑娘》、《膨風美人》、《婆媳風雲》、《日落大隘》、《送金釵》、《金孫緣》等。2017年更以《駝背漢與花姑娘》中田哥一角入圍第29屆傳藝金曲獎最佳表演新秀獎。2021年榮獲第62屆中國文藝獎章-戲劇獎(客家戲)並取得戲劇類客語薪傳師資格。
​
胡宸宇 陳怡婷 陳怡如 胡毓昇
Picture

胡宸宇


​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客家戲學系學士,佛光大學藝術學系碩士。專攻武生,從事客家戲曲表演十多年,戲曲功夫扎實,身手靈活敏捷,扮相俊帥。長期隨劇團參與國內外演出,並多次登上「國家戲劇院」演出,致力推廣客家戲曲以及研究客家戲曲。除了表演之外,近年致力於導演工作。
​
導演作品:
2015年中寮安溪城隍文化藝術節《真假孫悟空》、2017年桃園客家文化節《齊天大聖》、美國洛杉磯客家藝文公演《真假美猴王》、2018年精緻客家大戲巡演《駝背漢與花姑娘》、2019年精緻客家大戲巡演《潛園風月》、2020年總統府雙十國慶開幕表演、2021年精緻客家大戲巡演《花囤女》、2022年精緻客家大戲巡演《海東奇逢》。
圖片

陳怡婷


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客家戲學系學士,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碩士。專攻武旦,隨團演出多年,多次在國家戲劇院演出,累積豐富舞臺經驗,其表演文武兼備,技藝精湛,聲情俱佳,並擅於頭飾製作及設計。畢業後於後期開始嘗試彩旦、老旦演出,主演劇目:《相親節》、《錯冇錯》、《眞假狀元》、《金孫緣》、《眞假孫悟空》、《婆媳風雲》、《膨風美人》、《西遊記˙女兒情》、《鐵弓緣》,曾參與多部客家電視「精緻客家戲曲」錄製節目《巧計勸夫郎》、《美郎君》、《矮牯遇到妖》、《金蘭之契》等,曾以《婆媳風雲》的婆婆角色入圍第27屆傳藝金曲獎最佳表演新秀獎。
​
Picture

陳怡如


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客家戲學系學士,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系(戲曲理論組)碩士班。專攻旦行,其扮相清秀可愛,表演身段拿捏精準,隨資深演員同台演出多年,累積豐富舞臺經驗,擔任花旦、老旦、彩旦、娃娃生、丑角等多種角色,勇於嘗試、戲路寬廣,參與客家大戲《膨風美人》、《戲夢情緣》、《丈母娘看婿郎》等,以及客家電視台「精緻客家戲曲」錄製《韓湘子渡林英》、《巧帕情》等,也於2017年參與「承功─新秀舞台《牡丹對藥》」飾演藥童,2019年參與「承功─新秀舞台《杏花尋醫》」飾演杏花,深受觀眾喜愛與好評,是具有潛力的青年人才之一。
​
圖片

胡毓昇


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客家戲學系學士,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系(戲曲理論組)碩士。高中畢業後隨劇團參與演出,期間出國赴美加、東南亞、南美洲、維也納等地巡演;參與劇團年度大戲《膨風美人》、《戲夢情緣》、《潛園風月》、《一夜新娘一世妻》等。在團期間與國寶亂彈戲藝師潘玉嬌學習亂彈戲,進而運用於客家戲曲中,2016年與臺北市立國樂團合作演出新編戲《阿姆上戲去》中,擔任亂彈折子戲齣《斬瓜》劉知遠一角。2020年初曾受邀參與臺灣國樂團戲采音樂會演唱《鍾馗嫁妹》,為文化部文化資產局「重要傳統表演藝術--亂彈戲(潘玉嬌藝師)」結業藝生。
​
吳代真  蘇鈞弘  陳孟軒 鄭漪珮
Picture

吳代真


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客家戲學系學士,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(戲曲理論組)碩士班。專攻旦行,扮相古典俏麗,身段雅緻,嗓音淸亮甜美。2013年起隨劇團於國內外巡演,參與《日落大隘》、《膨風美人》、《戲夢情緣》、《花囤女》、《天上˙人間˙桃花源》等劇作,並曾赴美、中、南美、澳洲等國巡迴演出。現為文化部文化資產局「重要傳統表演藝術--亂彈戲(潘玉嬌藝師)」結業藝生,曾學習《天水關》、《秋胡戲妻》、《放雁》、《鬧西河》等劇目,嘗試各種不同角色,累積豐富舞臺經驗。
​
Picture

蘇鈞弘


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客家戲學系修業。坐科十年,在校期間專攻小生,扮相俊帥,目前為榮興客家採茶劇團團員,隨團在國內外巡演​,參與客家大戲劇目包括:《駝背漢與花姑娘》、《公孫弒叔》、《地獄變》、《一夜新娘一世妻》、《天上˙人間˙桃花源》等,並參加客家電視客家戲曲節目錄製《雌雄鞭》、《浪子》、《何明勳過臺灣》、《樊梨花》、《浪蕩子考狀元》、《大拜壽》等。也曾赴美國、印尼、中國、南美州、澳洲等國,並曾多次於國家戲劇院參與演出客家大戲,舞臺經驗豐富。
Picture

​陳孟軒


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客家戲學系學士。專攻武生,體格高大魁武,戲曲武功紮實,動作靈巧,戲曲武功紮實,曾參加榮興客家採茶劇團「客家戲曲人才培訓」傳習,深入學習更豐富的客家戲曲表演藝術。曾隨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演出國內外美國、印尼、中國、南美州、澳洲等國巡演,累積豐富經驗。​參與客家大戲《一夜新娘一世妻》、《地獄變》、《天上˙人間˙桃花源》、《花囤女》。及客家電視「精緻客家戲曲」錄製節目《美郎君》、《玉堂春》、《矮牯遇到妖》、《孫臏下山》等。
​
圖片

鄭漪珮


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客家戲學系學士。專攻旦角,花旦扮相甜美可愛,武旦身段俐落,隨劇團於國內外巡演多年,參與演出客家大戲《三叉河頭》、《霸王虞姬》、《背叛》、《徐九經升官記》、《三山國王傳奇》、《潛園風月》、《金孫緣》、《婆媳風雲》等,也曾赴美國、印尼、中國、南美州、澳洲等國巡演。近年與亂彈戲人間國寶潘玉嬌學習亂彈戲《天水關》、《黃鶴樓》、《進魚》、《斬瓜》、《別府》、《出京》、《屈斬》等,嘗試各種不同角色,累積豐富舞臺經驗。現為榮興客家採茶劇團團員,文化部文化資產局「重要傳統表演藝術亂彈戲傳習」畢業藝生。
劉姿吟 劉佳柔 吳惠誼 劉錦洲
Picture

劉姿吟


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客家戲學系學士,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碩士。專攻旦行,教育部文藝創作獎(「戲劇劇本」學生組)優選。具客語「中高級認證」及戲劇類「客語薪傳師」資格。在團期間向採茶戲、亂彈戲藝師學習外臺活戲及內臺公演技藝,參與客家大戲《膨風美人》、《丈母娘看婿郎》、《戲夢情緣》、《花囤女》,也曾赴海外巡演,且多次主演客家電視「客家戲曲」《美郎君》、《白娘子》、《大拜壽》、《鯉魚仙子》等節目錄製。2016、2017 年參與「承功—新秀舞臺」《活捉三郎》飾演閻惜姣,於《牡丹對藥》飾演白牡丹。2019 年起參與「傳統藝術接班人−駐團演訓計畫」習藝生至今。

Picture

劉佳柔


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客家戲學系學士,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跨域表演藝術研究生。專攻武旦,扮相甜美可愛,武旦身段俐落。對客家戲曲非常有興趣,對於從事傳統戲曲表演藝術工作感到開心,也曾隨學校參與青年友好訪問團至澳洲布里斯本演出,期許自己能夠在戲曲的舞台上循著前輩的腳步傳承客家戲曲。​參與客家大戲《一夜新娘一世妻》、《錯無錯》、《天上˙人間˙桃花源》、《花囤女》及客家電視「精緻客家戲曲」錄製節目《楊七娘》、《樊梨花》、《矮牯遇到妖》、《孫臏下山》、《金蘭之契》等。現為「重要表演傳統藝術--亂彈戲(潘玉嬌藝師)」傳習藝生。
​
Picture

吳卉卉


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客家戲學系學士,主修青衣花旦,對於花旦角色充滿興趣及熱忱,花旦扮相俏皮可愛。高中加入榮興客家採茶劇團,在團期間隨團演出多年,除了參與年度客家大戲演出及全台巡演外,也曾赴美國、澳洲等地巡迴演出。​參與客家大戲《膨風美人》、《戲夢情緣》《一夜新娘一世妻》、《天上˙人間˙桃花源》、《花囤女》。並多次參加客家電視台客家戲曲節目錄製《浪子》、《春江》、《美郎君》、《白娘子》、《大拜壽》、《鯉魚仙子》。現為「重要表演傳統藝術--亂彈戲(潘玉嬌藝師)」傳習藝生。
圖片

劉錦洲


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客家戲學系學士,專攻武生,扮相俊秀,文武兼備,戲曲功夫紮實,對於武生短打戲特別拿手。隨榮興客家採茶劇團赴國、內外參與各項演出活動,多次參加客家電視台「客家戲曲」節目錄製,累積豐富舞台經驗,為劇團重點栽培新秀演員。曾參與演出劇目:《駝背漢與花姑娘》、《穆桂英招親》、《鐵弓緣》、《節義雙全》、《中元的構圖》等,並參加客家電視客家戲曲節目錄製《鯉魚仙子》、《矮牯遇到妖》、《孫臏下山》、《金蘭之契》等。現為「重要表演傳統藝術--亂彈戲(王慶芳藝師)」傳習藝生。

​​

張雅涵 吳旻展 杜柏諭 黃唯澔
Picture

張雅涵


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客家戲學系學士,主修武旦,扮相甜美、身段靈巧俐落,出生戲曲世家,祖父為客家名丑-張有財,祖母為客家藝師-戴淑枝。從小耳濡目染,受傳統戲曲藝術的薰陶,雅涵也遺傳到爺爺奶奶的好歌喉,嗓音甜美動人。雖身形嬌小,但凡翻、打、跌、撲等跟斗功夫,都十分了得。曾參與客家大戲《八寶公主招親》、《一夜新娘一世妻》、《天上˙人間˙桃花源》、《花囤女》及客家電視「精緻客家戲曲」錄製節目《矮牯遇到妖》、《孫臏下山》、《金蘭之契》等。現為「重要表演傳統藝術--亂彈戲(王慶芳藝師)」傳習藝生。
​
圖片

吳旻展


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客家戲學系學士,主修文丑。高中參加榮興客家採茶劇團「客家戲曲人才培訓」傳習,深入學習更豐富的客家戲曲表演藝術,並隨團於國內外巡演,舞台演出經驗豐富。對於自己從事傳統戲曲表演藝術工作感到驕傲,並自許能夠在和師長們學習的過程中,循著先輩的腳步一同前進,鑽研學習到更多的傳統客家採茶戲精髓。參與客家大戲《膨風美人》、《戲夢情緣》、《公孫弒叔》、《潛園風月》、《花囤女》。並多次參加客家電視台客家戲曲節目錄製《浪子》、《春江》、《美郎君》、《何明勳過台灣》、《烽火情》、《矮牯遇到妖》、《鯉魚仙子》。現為「重要表演傳統藝術--亂彈戲(潘玉嬌藝師)」傳習藝生。
Picture

杜柏諭


從小學五年級進入國立台灣戲曲學院京劇系,後來高中進入客家系開始學習客家戲,目前就讀國立台灣戲曲學院客家系大學部。主修文丑,師承:蘇國慶、陳思朋等;對於文丑具行當擁有極強的興趣,並且比較擅長誇張的肢體動作,和詼諧的表情變化,希望在這個行當可以繼續增進學習,參與演出劇目:《駝背漢與花姑娘》、《戲夢情緣》等,並參加客家電視台客家戲曲節目錄製《何明勳過台灣》、《巧帕情》、《大登殿》等,目前還在嘗試任何新的表演方式,現為榮興客家採茶劇團團員。
Picture

黃唯澔


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客家戲學系在學中。主修文丑,扮相俊俏、嗓音嘹亮,對於文丑具行當擁有極強的興趣,並且比較擅長誇張的肢體動作和詼諧的表情變化,希望在這個行當可以繼續增進學習。曾參與演出劇目:《潛園風月》、《花囤女》、《鐵弓緣》、《節義雙全》、《中元的構圖》等,並參加客家電視客家戲曲節目錄製《玉堂春》、《大拜壽》、《鯉魚仙子》、《矮牯遇到妖》、《孫臏下山》、《金蘭之契》等。現為「重要表演傳統藝術--亂彈戲(王慶芳藝師)」傳習藝生。

 

2023 榮興客家採茶劇團. All rights reserved
TEL:037-725-099   地址:
35649苗栗縣後龍鎮豐富里4鄰新東路47之1號
  • 首頁
  • 團隊介紹
    • 演員介紹
    • 樂師介紹
    • 海外演出紀錄
    • 年度大型製作
    • 得獎紀錄 >
      • 傳藝金曲獎專區
  • 演出訊息
  • 影音專區
    • 宣傳影片
    • 年度大戲
    • 客家電視台-客家戲曲 >
      • 2022【客家戲曲】
      • 2021【客家戲曲】
      • 2020【客家戲曲】
      • 2019 【客家戲曲】
      • 2018【客家戲曲】
      • 2017 【客家戲曲】
  • 觀眾合影照片區
  • 影音出版品